欢迎来到中山公证网!


崇法  ·  尚信  ·  守正  ·  求真

详细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详细信息
一纸公证书见证中山40年嬗变
专栏:行业动态
发布日期:2018-12-27
阅读量:4051
作者:佚名
收藏:

1545879352483056728.jpg

我市公证员为全省发票统一抽奖活动“南粤金税”现场公证。    

   

1545879338804046826.jpg

满满当当的公证书卷宗见证着中山改革开放40年来的嬗变。    

   

1545879352717092924.jpg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公证书纸上的内容是油印体。字都是公证员自己打上蜡纸以后再油印到纸上的。    

   

1545879353066072311.jpg

■数读 中山公证变迁 中山市公证业务量 制表/翟莉莉    

   

  改革开放40年是波澜壮阔、日新月异的40年。中山是著名侨乡,早在40年前,中山人就已开始通过公证走出国门探亲访友,涉外公证数量位居全省第三。40年来,中山公证机构从“深藏闺中”到如今6家公证处覆盖全市,从油印公证书到如今的公证云、电子数据保管,从一个月出证到如今部分业务可立等可取。变的是时代的发展、改革的步伐,不变的是公证部门司法为民、便民的初心。12月13日,记者来到中山市石岐公证处档案室,在满满当当的卷宗,一份份公证书中探寻中山改革开放40年来的嬗变。

  文/张房耿 林银玲 陈娟 图/ 缪晓剑

  3名公证员一年办理涉外公证量位居全省第三

  12月13日,石岐公证处档案室。虽然已退休8年,郑顺明翻开40年前的公证书时,眼神满怀深情。郑顺明从事公证工作三十多年,在公证管理岗位任副主任、教导员、主任十几年,也是改革开放后公证职能归属司法行政系统法律服务职能的第一批公证人。

  郑顺明说,解放前,各地没有设立专门的公证处,办理公证业务是地方法院的一项职能,据中山市司法行政大事记记载,1946年中山地方法院开始办理公证业务;1956年,中山县人民法院成立公证室,当时只有2名公证员,由民事审判庭的法官兼任。1974年,中山县成立公证处。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重新建立,司法行政机构恢复。就在当年,郑顺明从知青办调入中山县公证处,成为一名公证员。“改革开放初期办理最多的是涉外民事公证,一方面中山人走出国门探亲访友,在获得签证之前必须要有亲属关系证明。”郑顺明说。

  另一方面,中山毗邻港澳,解放前夕有一批人随船漂泊到香港、澳门,再转至海外,在海外生活多年,一直没有获得居住地的身份。改革开放后,他们纷纷向中山公证部门申请办理公证证明在中山的身份。因此,从第一代中山公证人开始,就树立了公证处出具的证明代表国家的信念,工作中要求精益求精,决不可因麻痹大意而出现任何疏漏,一个小小的失误会给国家造成极坏的影响。

  郑顺明说,当事人申请后,他们拟好公证书,把材料送到外交部门和外国驻中国领事馆认证,再送到佛山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审批,出一份证明大概得一个月时间。郑顺明从档案中抽出一份七十年代末的亲属关系证明,泛黄的证明书布满岁月的痕迹,纸上的内容是油印体。“当时没有打印机,字都是我们自己打上蜡纸以后再油印到纸上的,如果不小心打错了一个字,整张证明书就得重写了。”

  中山县公证处初期只有3名公证员,但由于中山华侨多,涉外民事公证办理业务量很大。郑顺明记得,中山在1979年间每月约办理两三百起涉外民事公证业务,一年下来有两三千件,位居全省第三,仅次于广州和江门。

  早期交通非常不便,郑顺明骑车下乡核查公证业务时,早上8点出门,上午10点才能到。办理好业务后就在村里就近吃个面,接着马不停蹄赶往下一个点。如果仅跑镇区,有时一天下来也只能核查两三起公证业务。

  有华侨看出了公证员的艰辛,捐赠了一台进口铃木摩托车给公证处。骑着摩托车下乡办业务,效率确实提高不少,但坑坑洼洼的烂泥路也常发生一些尴尬的事。“有一次我们骑车到沙朗办业务,经过105国道的运猪车掉下很多猪粪。路面坑洼,猪粪溅了我们一身,去到沙朗时已经全身都是猪粪了。”郑顺明忆起当年趣事不禁摇头。

  最初“深藏闺中”不为人知,如今覆盖城乡惠及全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司法部于1980年发出《关于逐步恢复国内公证业务的通知》和《关于公证处设置和管理体制问题的通知》,中国的公证制度就此重获生机。1981年8月18日,中山县司法局成立。同日,中山县公证处由县法院划归司法局管理。由此,公证职能归属司法行政系统法律服务职能之一。

  改革开放几年后,国内经济活动日趋频繁。1985年进入中山公证处工作的谭连胜清晰记得,就在那年,中山的国内民事公证业务渐渐多了起来。“许多商业合同、建筑工程合同签订时,都会主动向公证部门申请作公证,这时也渐渐有了房产继承等公证需求。”谭连胜拿出当年一份统计报表显示,仅是经济类的公证当年就有1017件。

  谭连胜记得,当时,中山公证处出的第一份在全市较大影响的经济合同公证是南头镇北部大桥的承包合同。当年建筑材料价格波动大,发包方担心企业低价承包后受成本波动而导致项目受影响,公证部门对承包方作了资质审查,并对双方合同作出公证,督促双方履行。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公证部门的职能除了民事证明以外,开始为中山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2003-2011年间,中山仅有中山市公证处和菊城两家公证处,小榄的菊城公证处主要业务是经济合同公证。当时正赶上国家经济高速发展期,出国热、炒房热持续升温,每天前来办理公证的人络绎不绝,公证处难以应付繁重的办证需求,只有采取了取号办证。

  “每天上班时间还没到,公证处门前等候取号办证的群众已经排成了几个圈。群众常因取不到号办证而投诉,中山日报也曾就此做过报道。”谭连胜拿出当年群众排队的老照片,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公证处还没开门,几十名群众已经排了很长的队伍。

  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办证需求,中山市司法局决定打造公共法律半小时服务圈,中山市公证处更名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公证处,中山市菊城公证处更名广东省中山市菊城公证处,2011-2018年分别成立了火炬公证处、桂山公证处、凤翔公证处以及今年成立的全市首家合作制公证处——香山公证处。与此同时,公证部门在沙溪、古镇、南朗、坦洲镇增设四个公证办证点,方便群众就近办理公证。

  如今,全市已有6家公证机构,分别位于我市东区、南区、火炬开发区、小榄镇、三乡镇和东凤镇,年均办证量40000件以上,公证书发往80多个国家使用;公证员32人,公证从业人员达到120多人。

  同时,随着多家公证办证点设立,公证服务进一步向镇区基层推近,逐步地平衡城区和镇区间的公证服务配比,初步形成具有中山特色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证服务体系。

  200多种公证事项种类,深入经济社会发展肌理

  石岐公证处主任黄之凯1987年进入中山公证行业,从业31年的他见证了中山公证业务种类和市民观念的变迁。“早期的公证业务上只局限于涉外、收养、委托、赠与等几类主要公证事项;而今,公证事项种类已达200多种,涵盖了民事、金融、知产、涉外等各个领域,几乎深入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上个世纪90年代至2005年左右,迎来了国内首次留学潮。到国外留学,需要办理的公证书涉及亲属、出生、婚姻、学历、经历、无犯罪记录等事项;每天公证员都会受理若干份涉外使用的公证申请。“现在,出国留学再平常不过了,66种公证可以通过线上平台申请,对于上传资料清楚、法律关系简单的公证事项,当事人只需要跑一次就可直接领取公证书。”黄之凯说。

  2005年后至今,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群众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家庭财产也越来越多,老百姓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上个世纪,老人们一提到遗嘱就觉得不吉利,办理遗嘱公证的人很少。如今,市民的观念有了巨大转变,老人更愿意在生前就将自己的身后事处理好,家人间也不再避讳谈遗嘱,立遗嘱人的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这是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的观念变化。”

  2016年开始,中山公证行业响应司法部和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号召,实行对80周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办理遗嘱公证事项,还有上门服务、绿色通道等一系列便民惠民服务,2017年办理遗嘱数量达到4695件,今年至今已经办理遗嘱公证6474件。

  近10年来,随着中山房地产持续升温,港澳台和外国人有不少人到中山投资房地产,房产买卖合同、按揭合同公证、附强制执行效力债权文书公证、委托书公证等公证需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另外,公证书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申请购买侵权产品或者网页证据保全,固定侵权行为,为当事人的打假维权出具可直接被法院采信的公证书,近些年来也大受企业青睐。

  公证插上“互联网+”翅膀,紧跟大数据时代

  打开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公证处的云平台,映入眼帘的是66种公证事项支持在线申办的选项。不用排队及预约,公证材料可以在线申办,实现最多跑一次。在黄之凯看来,如今的公证行业正紧跟“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与时俱进。

  2017年8月,“中山公证”微信公众号上线,公众号集信息发布、业务办理、进度查询、办证指引等功能于一身,推动公证事项由线下向线上转移的第一步;9月,微信服务进行有效延伸,公证服务入驻微信“城市服务”。

  2018年6月,中山各公证处先后引进“公证云”平台,通过在该平台中的电子数据保管服务,为当事人证据守护,提供了一个优质的解决方案。当事人只要在“公证云”平台上注册用户,选择中山的任一家公证处,便可以通过手机、电脑客户端实时同步的存证,待需要取证之时,同样可以随时随地在“公证云”平台上在线申请办理公证。

  2018年9月,“中山公证”网站上线,网站集中全市6家公证处线上服务、办证指南,为市民办证提供精准指引,让市民着实享受到快捷、方便、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不仅节省了时间成本,也少跑了很多路。

  依托信息化建设和部门间信息共享技术发展,原来办个公证可能需要来回折腾多次,开不完的证明、走不完的流程,当事人觉得办个公证费时又费力;如今,中山公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放管服”改革工作的部署,扎实推进公证减证便民各项工作,全面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实行公证事项证明材料清单制,对外公开承诺办结期限,依法依规全面清理不合法、不合理的证明,公证流程、公证材料、收费标准透明化、公开化;减轻群众证明负担,让群众少跑路,让信息多跑路,进一步扩大服务事项范围,提升公证服务社会满意度。

  改革开放近40年,中山公证从可谓“深藏闺中”不为人识逐渐成为服务百姓重要窗口,从服务提升到配套建设,从业务拓展到质量把控,从制度规范到公证改革。在这40年里不断发展,不断完善。40年中山公证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也见证着40年中山公证人的砥砺奋进。公证也已从最初以证明为基点的单一法律服务功能,到如今在预防、管控、解决纠纷等环节中发挥作用,创新社会综合治理的价值。

上一页:“确认过眼神,我遇到对的公证人”
下一页:走出去学习经验 迈开步推进改革